逐光而来 爱归自然
发布时间:2023-04-14浏览次数:177
逐光而来 爱归自然
陵园“微改造”,边角焕新颜
随着陵园土地资源的日趋稀缺,如何盘活园区内的闲置边角地块,提高土地利用率,提升陵园植被绿化,满足人民群众日趋个性化的安葬需求,使其成为“有景可赏、有史可读、有情可寄”的人文纪念园区,是陵园规划设计迫切面临的一个课题。
太原双塔革命公墓「杏花苑」「锦绣苑」,是杨艺集团对陵园边角地块“微改造”的最新力作。项目时间急,要求高,地形小且不规则,设计难度大;又恰逢疫情封控,在施工、人员配合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。
克服疫情迎难而上
2022年5月,杨艺集团接到太原双塔革命公墓边角地块的紧急设计任务: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,规划2个景观生态主题葬区。
时值上海疫情封控期,杨艺人克服疫情影响,在总裁杨桂荣的带领下,成立以技术中心主任李香君为首的专案设计小组,带领封控复工和居家办公的专案设计小组成员同心协力,积极配合园区领导要求,以最快的速度、最优的理念打造规划设计方案。
▲ 太原双塔革命公墓 实地测绘
「 杏花苑 」
「杏花苑」源自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……牧童遥指杏村”,“杏”通“幸”,寓意幸福,家人和睦,焕发生机。
依势而为
兼具生态与经济效益
规划地块位于长新区域,毗邻牛驼寨lie士陵园。在园区的西南转角,大道右侧行道树和栅栏之间的不规则小边角地块。
「杏花苑」占地面积378m2,本着“功能多元化”、“景观园林化”,“见景见树不见墓”的原则因地制宜做规划。绿化覆盖率69%,生态葬共计1855穴,实现节地生态与边角地经济效益最大化。
节地生态葬与景观葬相结合。节地生态葬为铜罐式葬法,碑面采用精美铜饰,镶嵌姓名牌,可刻制生平二维码;立体花朵造型的花岗岩景观葬,在花朵上打孔,铜罐式安放,铜牌刻字;下面花坛区域为可降解骨灰坛安放区,经自行降解后与自然融为一体,实现循环安葬,名字用铜牌的形式贴在花坛上。
与花篱相间的景观壁葬,形成了一道虚实相间的风景线。壁葬表面为铜装饰面板,整体构成一幅富有当地特色的风景画,兼具美观与环保。
揽景入园
每一帧都抚慰人心
走近「杏花苑」,目及皆风景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采用花岗岩精雕细刻而成、形态各异的杏花雕塑,与高低错落的绿植搭配、融合,在方寸间营造恬适、雅致的园林景观。
花朵造型的路径环绕杏花雕塑,起承转合的曲线串联起整个园区,路径极富曲、折、窄、幽的美学特征。花街铺地,绿植环径,漫步其间,仿若置身古典的中式园林,意境便油然而生。
从拟合自然情景入手,用雕塑、壁葬、高低绿植虚隔空间,使彼此之间的连接显得模糊且富诗情画意;又将形式多样的节地生态葬与绿植巧妙搭配,使其艺术化、景致化。让整个园区达到“见景见绿不见墓”,引人入胜。
传承教化
汲取前进的力量
相传孔子杏坛设教,弟子三千,授六艺之学。以“杏”为名,园内形态各异的杏花雕塑林立,致敬孔子,立足教化,营造进取向上的氛围。希望来园者,感悟毗邻的牛驼寨lie士陵园的红色文化,赓续红色血脉,汲取奋进的力量,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、绽放新时代的光芒。
在“逝有所安”的基础上,让边角成为风景,让生命归于自然,让红色文化在此驻留,让我们走进「杏花苑」开启红色逐光之旅!这,是我们规划「杏花苑」的初衷。
汲取奋进力量
赓续红色血脉
「锦绣苑」从锦绣太原中汲取灵感,传承人文精神与历史文化沉淀,浓缩晋文化厚重底蕴。
山河鼓韵
塑造太原民族之魂
规划地块位于卓越区东南角附近大道内侧,沿路有行道树排列,树侧附近多大型井盖。规划需合理考虑现有的井盖及行道树。
▲ 锦绣苑整体规划
「锦绣苑」占地面积952平方,绿化覆盖率68%,其中墓葬406座,花坛葬106座,景观葬30座。
太原自古就有 “控带山河,踞天下之肩背”的美誉。又有【中国传统工艺?非遗山西】对山西鼓的赞誉——“绛州的鼓、威风的锣、太原锣鼓舞大钹”,是太原人不屈不挠,对胜利的向往和追求,是太原的民族之魂,被誉为“中国第一鼓”。
「锦绣苑」从中汲取灵感,以闻名于世的太原山河、锣鼓元素打造“山河鼓韵”的主题景观雕塑群。中心景观立体造型以山川之形,组成山河关,代表民族之魂的鼓声,声震山河。简洁厚重的石雕造型,体现太原人的民族气魄,太原城包容、尚德、崇法、诚信、卓越的精神。底部花坛葬,兼具美观与功能性。
在这里,历史与现实、文化与自然完美融合,浓缩再现锦绣太原的光芒。
葬式多元
礼敬生命,满足个性需求
四周不设置遮挡,利用已有的高行道树形成虚隔,使整个空间通透灵动起来。
又因地制宜,充分利用园内的绿化带、花坛、树坛,规划形态各异的节地葬,花岗岩的碑身镶嵌精美铜饰面板,既满足了安葬需求,又与周围的景观巧妙融合。
创新生态
在规划「杏花苑」「锦绣苑」时,我们运用杨艺在环保创新方面的多项新技术,广植绿化,营造生态,使其可持续发展。
有机保护箱——「杏花苑」「锦绣苑」形态各异的小型艺术墓采用深埋有机保护箱替代传统的石棺。有机保护箱是循环利用天然花岗岩进行粉碎,与高分子材料经特殊加工而成。在土层40厘米以下不透水,抗压强度高于普通石棺的3倍以上。此项技术经杨艺多年研发实践,产品成熟,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。
可降解骨灰罐——「杏花苑」花坛葬采用可降解骨灰葬,可循环安葬,从源头上解决陵园土地枯竭的痛点,使“逝有所安”、生态平衡、美化环境达到和谐共生。
透水砖——「锦绣苑」地面采用透水砖铺设,透水、防滑,色泽持久,可拼接各种花纹。
▲ 透水砖
深挖“边角地”潜能
着力陵园边角及零星地块的规划、开发、建设,是总裁杨桂荣带领杨艺人一直在探索钻研、不断创新突破的一个课题,也是诸多墓园所面临的一个难题。杨总希望能与行业内的专家、学者及各位有识之士一起携手,因地制宜,精准施策,变“废”为宝,共同推进绿色殡葬,打造有温度、有情感、具有人文关怀的生态之园!
传承孝爱文化 缔造百年杨艺
上一篇:不负春光 向美而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