卢星堂 | 笔墨留韵,石雕寄思
发布时间:2025-11-07浏览次数:97
南京雨花台功德园的葱茏绿意间,一尊花岗岩雕像静静伫立。石质肌理上,斑驳树影与鎏金铭牌交相辉映,将国画大师卢星堂的笔墨神韵与人格风骨,永久定格在这片诗意天地。
作为新金陵派山水画的中坚传人,卢星堂(1938-2012)的艺术生涯自带传奇底色。他生于江苏常熟书画世家,21 岁便跻身江苏省国画院,得傅抱石、钱松岩等大师亲授,终成国家一级画师、中国美协会员、江苏省文史馆馆员,以擅长林木、冬雪与巨型山水而声名远播。

他的笔墨兼具“清新高远的意境”和“扎实厚朴的功底”:《晴雪》以荒寒雪景藏盎然生机,《秋酣》于写实秋林蕴诗意哲思,既延续了传统山水“可游可居”的审美内核,又注入当代人的精神视角。从为中南海创作《泰山图》,到为天安门城楼绘制《华岳参天图》,他以笔为舟,载山河之美、家国之思远航,作品被海内外多家艺术机构珍藏,成为新金陵派艺术精神的重要承续者。
2012 年先生离世后,为缅怀其艺术贡献,2016 年 1 月 27 日,这尊纪念雕像在雨花台功德园正式落成。雕像由上海杨艺公司整体设计,雕塑家钱为倾力创作,高 260cm、宽 100cm、厚 80cm,以形神兼备的艺术表达,让先生的风骨 “重现” 于石上。
选用温润的浅灰色花岗岩,雕像精准复刻了卢星堂的形象:身着素色衣衫,面容朴实和蔼,嘴角噙着谦逊的笑意,眉宇间却透出文人的清雅与对艺术的执着。钱为深研先生气质,将其“清新高远的艺术特质”融入朴实形象 —— 那沉静专注的眼神,恰似他面对山水长卷时的思索;凝练流畅的线条,既含写实的细腻,又藏写意的空灵,与他画作的艺术追求一脉相承。基座正面鎏金镌刻的 “卢星堂 1938-2012”,简洁庄重,定格了他 74 载人生与半个多世纪的笔墨耕耘。
如今,雕像掩映在功德园的草木间,秋阳透过叶隙洒在石面上,更添几分水墨意趣。每逢艺术爱好者驻足瞻仰,总能从那石质的 “微笑” 里,读懂先生对山水的痴恋;从凝练的线条中,感知新金陵派笔墨的永续传承。这尊雕像,不仅是对卢星堂的深切缅怀,更让他的艺术精神与人格魅力,如石上墨痕般在时光里长留韵致,成为滋养后来者的精神养分。
作为新金陵派山水画的中坚传人,卢星堂(1938-2012)的艺术生涯自带传奇底色。他生于江苏常熟书画世家,21 岁便跻身江苏省国画院,得傅抱石、钱松岩等大师亲授,终成国家一级画师、中国美协会员、江苏省文史馆馆员,以擅长林木、冬雪与巨型山水而声名远播。

2012 年先生离世后,为缅怀其艺术贡献,2016 年 1 月 27 日,这尊纪念雕像在雨花台功德园正式落成。雕像由上海杨艺公司整体设计,雕塑家钱为倾力创作,高 260cm、宽 100cm、厚 80cm,以形神兼备的艺术表达,让先生的风骨 “重现” 于石上。
选用温润的浅灰色花岗岩,雕像精准复刻了卢星堂的形象:身着素色衣衫,面容朴实和蔼,嘴角噙着谦逊的笑意,眉宇间却透出文人的清雅与对艺术的执着。钱为深研先生气质,将其“清新高远的艺术特质”融入朴实形象 —— 那沉静专注的眼神,恰似他面对山水长卷时的思索;凝练流畅的线条,既含写实的细腻,又藏写意的空灵,与他画作的艺术追求一脉相承。基座正面鎏金镌刻的 “卢星堂 1938-2012”,简洁庄重,定格了他 74 载人生与半个多世纪的笔墨耕耘。
如今,雕像掩映在功德园的草木间,秋阳透过叶隙洒在石面上,更添几分水墨意趣。每逢艺术爱好者驻足瞻仰,总能从那石质的 “微笑” 里,读懂先生对山水的痴恋;从凝练的线条中,感知新金陵派笔墨的永续传承。这尊雕像,不仅是对卢星堂的深切缅怀,更让他的艺术精神与人格魅力,如石上墨痕般在时光里长留韵致,成为滋养后来者的精神养分。

上一篇:永恒的守望者:布里几德・克阿
下一篇:没有了


